从“柴火炒茶”到“电茶”,瑶族乡春茶生产效益显著
从“柴火炒茶”到“电茶”,瑶族乡春茶生产效益显著
“新的电气化生产线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春茶产量和质量!”在湖南省衡阳市常宁塔山瑶族乡石源村汤源养殖合作社的茶叶加工厂内,制茶设备正全速运转,工人们正赶制当天采摘的绿茶。主任雷水红告诉记者,他们今年的产值可能比去年翻一番,达到120万元左右。
在加工厂,工人们也在赶制当天采摘的绿茶。
石园村位于天堂山国家森林公园脚下。它是塔山瑶族乡的一个茶叶生产重点村。在茶叶龙头企业的指导下,村民雷水红三年前成立了汤原种植养殖合作社。在其建立之初,传统的燃煤和木材被用来泡茶。然而,春茶的采摘和加工需要赶在旺季上市。传统的加工方法不仅成本高、劳动强度大,而且难以控制温度和热量。加工茶的质量参差不齐,合作社的效益一直不尽如人意。
“机器可以精确控制温度,所以茶叶的质量是有保证的,老雷,你想想看。”年初,湖南省衡阳市国网阳泉供电所所长刘学峰在一次进村考察中,知道了雷水红的“心思”,建议他引进全电茶生产线。
现在是泡茶的旺季。
今年2月底,雷水红购买了一套电制茶设备,如杀青机、揉捻机、烘干机等。为了在“茶季”前投入使用,阳泉供电所迅速将供电线路从35平方毫米的裸电线改为70平方毫米的绝缘电线,并更换了容量更大的计量装置。从“柴炒茶”到今天的“电茶”,雷水红深有感触:“以前每天最多加工100斤茶,现在通过茶叶全电化学生产线,操作简单,容易控制热量,不仅效率高,加工的茶色鲜、口感好、价格高,一天可以加工200斤。
塔山瑶族乡不仅有雷红、水红,还有24家大小不一的茶叶加工厂,全部完成了由柴变电。每年3月至5月的春茶生产期是瑶族乡的用电高峰期。茶叶的采摘、加工、烘干和装袋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每到茶季,国网衡阳供电公司都会组织人员到瑶族乡10千伏羊塔线路进行专项巡查,确保茶叶生产过程中用电可靠。同时,公司还主动走访茶企和茶农,协助茶企检查调试设备,帮助茶企增效增收。
本文由易茶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