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云南栽培大叶茶的多样性及其品质解读
权威云南栽培大叶茶的多样性及其品质解读
当然,我们都知道云南的茶树大多是大叶种,很多人只是简单地认为大叶种相当于含量丰富,茶叶质量好。但是什么是“大叶茶树”?它的高质量有哪些方面?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茶叶种质资源高级专家、中国第一本古茶书《中国古代茶》的作者于福莲为我们分析了云南栽培大叶茶资源的多样性和质量。(阅读《我买》2021年8月号更多专业文章)
根据茶树形态标准,叶面积≥40cm为大叶。云南统称大叶茶,包括野生型和栽培型茶树。在张宏达的植物学分类系统(见1998年《中国植物志——山茶科》)中的32种4变种中,云南有23种3变种,占总数的76.5%。以云南为模式标本的有18种,占总茶种的51.4%。如此多的变化集中在38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在全球范围内是独一无二的。这也证明了茶树物种最多的地方,也就是基因积累最多的地区,是茶树的起源中心,因此云南不愧为世界“茶王国”。
大叶茶资源的多样性
据统计,目前云南栽培和生产使用的主要地方种群品种约有60个,以种群为亲本选育的克隆品种(审定、认证、注册)有20多个。群种生命力强,适应性广,茶叶品质优良。它们仍然是目前生产中的优势种,尤其是百年以上的古茶树几乎都是群种。古树茶以其独特的品质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茶种包括普洱茶(C.sinensis var.assimica)、白茶C.sinensi斯var.pubiliba、德宏茶(C.sinensis var.pubilemba)、德宏茶叶(C.daehungensis)、裸子茶(C.gymnogyna)和少量苦茶(C.)。
就形态特征而言,常见的是树木的大叶、小树的大叶和灌木的很少大叶。灌木大叶是云南特有的大叶茶资源之一。无论是叶片大小、叶片形状、叶片表面、叶缘、叶尖、叶齿、叶脉、叶片质量等,都包含了茶树的所有特征。换句话说,它们相当于中国茶树叶片形状的缩影。而大量非常特殊的叶片形状,也显示出其资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根据样品,最大的一芽三叶的勐海大叶茶有16.8厘米长。一芽、三叶、百芽重量最重的是元江糯米茶380.1克,也就是说,只需要600多个芽和叶子就可以制成1000克的太阳绿茶。芽和叶的颜色为绿色、黄绿、深绿色、浅绿色、紫绿色,约70%为绿色、黄绿色;在所有种类的物种中都有稀疏的毛发、中等的毛发、有毛的毛发、多余的毛发等,但其中约80%是有毛和中等的毛发。绒毛是商品茶质量的重要标志,绒毛有利于品质。
云南大叶茶与中小叶茶的比较
就我国而言,典型的树干笔直的直立树型茶树很少,不到5%。在原生林中,茶树只能被视为二线植物,而一级树种主要是樟树、柴科、桦树等,因此茶树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养成了耐荫的习惯。小树茶约占30%,灌木茶约占65%。然而,云南低纬度和高海拔的区域特征以小树和树种为主,约占95%。灌木型中小叶茶主要分布于滇东北高寒地区。云南优质大叶茶与中小茶的主要异同点如下:
1.大叶茶小树,树形,树形更直立;中小叶茶灌木和少量小树为树形,树形较开阔,半开放。
2.大叶茶的叶长为16~20厘米,一芽三叶重量为120~160克,比中小叶茶高出约50%。也就是说,大叶茶1000克鲜叶一般只要
只要630到830片一芽三片叶子。
3.根据叶片的解剖结构,大叶茶角质层薄,上表皮细胞大,栅栏细胞多为1~2层,海绵组织发达,叶泡大,含量丰富,叶面多为强凸起,有的有少量硬化细胞,抗寒性和抗旱性较弱;中微叶茶角质层蜡质厚,上表皮细胞小且排列紧密,栅栏细胞多为2~3层,海绵组织小,硬化细胞不多或很少。抗寒性强,抗旱性强。
(勐库大叶茶叶强扬)
4.在生化成分方面,大叶茶的水提取物、茶多酚和儿茶素含量显著高于中微叶茶,但氨基酸和咖啡因含量没有显著差异。这是最适合制作红茶和太阳绿茶(普洱茶)的基础。此外,根据浙江大学屠呦呦的鉴定,大叶茶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强于中小叶茶,这也是大叶茶容易发酵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文由易茶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