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茶,自带“静”的力量

茶,自带“静”的力量

易茶网
发布时间:

茶有一种内在的宁静特质。当心灵被扰乱或困扰时,只需品尝几杯茶,人们就会立刻感到宁静,内心也会变得平和。 在喧嚣的现实世界中,最难以寻找的宁静和纯净往往可以在品茶的过程中得到体现。只有那些真正懂得欣赏茶、品味茶生活的人才能深刻理解和体味这种独特的感受。 与其说安静是一种美,不如说它是一种力量。每当感到周围的喧嚣扰乱了内心,索性关闭窗户,将手机调至静音,专心享受一杯茶,品闻一柱香。 《徒然草》里提到:“欲使心无烦恼,以独身自处最佳。”

image.png

这种看似孤独的状态,实际上是人在寻找安静。 安静的力量并非显而易见,但在内心深处,它却能悄然萌发出最细腻的力量,让我们得以平静面对生活的纷扰。    有一个木匠带着他的弟子们锯木头,不幸的是,他不小心将他的珍贵手表掉进了厚厚的木屑刨花中。刨花堆深似海,手表又如此微小,徒弟们翻遍了整个刨花堆,累得气喘吁吁也未能找到。 夜色已深,木匠只好让大家都去休息,等到天亮再继续寻找。然而,没过多久,他的小儿子却找到了手表并交给了他。 木匠惊讶地问:“我们这么多大人都没有找到,你是怎么找到的呢?” 孩子回答说:“当你们都离开后,院子变得非常安静,我听到了嘀嗒、嘀嗒的声音,跟着声音走,很快就找到了手表。” 安静的环境让人有机会内观明己,安静的人能清晰地感知周围环境的每一个细节。正如古人所言“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

 我们在劳累后的休息、犯错后的反省以及得意后的独处等时刻,总能在安静中获得新的领悟。 安静与内向不同,后者带有羞涩腼腆,惧怕被打扰和改变现状,而前者则是自信的选择。沉默,恰恰是因为懂得太多;不争,是因为内心早已丰盈知足。    孟德斯鸠曾言:美必须纯粹无暇,清清白白,不仅在形象上如此,内心更要如此。形象上的干净易得,但内心的纯净却难以实现。正如梁漱溟所言:“苦闷的来源,即在于心地不单纯。” 有一位年长的僧人带着年轻的弟子下山化缘,经过一条小河,发现一位女子站在河边,弟子犹豫不决,无法过河。老和尚见状,主动背起女子涉水过河,放下她后,又与小和尚继续前行。 小和尚一路上抱怨不已,过了许久终于开口问:“师父,作为出家人,我们应该保持心灵清明,遵守清规戒律。您刚才违反了规定,背那女子过河,这是为什么?” 老和尚笑着回答:“我将那女子背过河后便已放下,而你却一直在心上思考,那么到底是谁的内心不够清明呢?” 真正心灵洁净的人,行事坦荡,不受世俗观念的束缚,自然少了庸人自扰的烦恼,过得自在而心安。    钱钟书曾说:“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 正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吃饭和睡觉,寻常人总是充满了各种烦恼和忧虑,无法全心投入。而内心纯净的人则不同,他们能够全身心地享受每一刻。这种纯净不仅体现在他们的行为上,更反映在他们的心灵深处。 人生就像一张白纸,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会在上面涂涂画画,甚至会弄脏。

但是,无论经历了什么,我们都可以通过洗涤来清除这些杂质,回归到最初的纯净状态。 在东西联大代课的最后一堂课上,白岩松选择在自己家里为学生们授课。这节课上,他泡了功夫茶,但提出了一个条件:30分钟内,谁都不许说话。 在静谧的氛围中,茶香四溢,学生们沉浸在寂静之中。时钟的滴答声、鸟鸣声和虫鸣声,这些平日里被忽略的声音,此刻却异常清晰。30分钟过去,大家依旧保持着这份宁静,没有人打破这份沉默。 白岩松说:“可能他们已经体会到了‘静’的滋味,我相信,无论是谁,不平静,就不会幸福。” 等到学生毕业时,白岩松还送给他们一套书,在扉页写下两行字:“人生如茶须慢品,岁月似歌要静听。”    如果一个人过分追求物质享受,那么他必然要在精神上付出代价。要想拥有充实的精神生活,必须看清楚物质需求的本质,不被物质享受所迷惑。 品茶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可以在静谧的氛围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钱钟书说过一句话:“不必找些不三不四的人,说些不痛不痒的话。” 独自品茶,乏味的生活也能变得有滋有味。有茶相伴,生活不再乏味,人的精神也变得渐渐丰盈。 来源:风在香,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本文由易茶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搜索

小叶AI机器人

快速学茶懂茶

经验 功效 存放 花茶 百科
回顶